浅谈文化

首页摘要:

在岳麓山下,我开始思考文化的意义……

正文

来长沙半个月还没去岳麓山和橘子洲怕是不敢和别人说我到长沙玩过的,难得在科研上有点小的突破,总算积攒了爬山的心情,也正好可以避免国庆节恐怖的人流。不过结局并未如我所计划,在刚走到岳麓寺的时候,远在德国的国栋兄来了一通微信电话,这也成就了我的奇葩之行——爬山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在山下打电话却花了三个多小时。

虽然没能领略到长沙的独有风光,但和国栋兄的一席讨论却让我有了新的收获,旅行于我而言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去获得新的感悟,这么一想倒也没觉得遗憾。其实通话内容无非是一些学术问题的探讨、对于身边和世界发生事情的看法。但是其中我当时没有想清楚、现在也未必理解到皮毛的问题是关于文化的话题

在百度百科关于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知乎上一条高赞的定义却是: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群人对于决策机制的群体共识。百度百科中的定义对我来说过于抽象了,简直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步。知乎这个定义显然更适合我去认识文化,在这个基础上,我个人对文化的定义是:一个群体的三观即可认为是文化。知乎的定义更接近三观中的价值观——即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决策的,也即认为怎么决策是合理正确的。

如果认为一个群体的三观是文化,那么世界观就是我们口头上经常说的“有文化”,这是对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即知识,这个对于不同的群体在理论上应该是一样的(假设各个群体的科技水平一样)。我更关心的是三观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如何在群体文化中表现的,这是在主观意识的方面。一个群体的人生观大体是一致的,比如让自己的国家民族越来越富足、强大,这个我觉得无需再讨论。关键在于价值观,也就是说实现人生观的决策机制,这个在国家之间区别非常明显。在2020年这次疫情中,从中国和欧美国家的表现对比来看,中国人更加偏好集体主义,笃信听国家指挥可以战胜疫情;而欧美国家的人民则更加倾向自由主义,主张自己的人身自由不能被侵犯,这使得在国家针对疫情的隔离措施无法有效实施。这其中的人生观可以看成是战胜疫情,不同国家的人民抗疫的做法却截然不同,我无心评判价值观之间的优劣,以上只为说明文化对于国家决策的影响。作为中国人,我自然更加熟悉中国文化,例如勤俭节约、爱国主义都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受到的文化熏陶,我觉得这是用来理解文化很好的例子。

在这次疫情之后,我明显感觉周围朋友对于中西方在态度或者说认识上的一些转变。在以前很多人会觉得欧美是天堂,不论是在生活环境还是个人价值实现上都具有优越性。现在看来,西方国家存在其局限性,中国也不是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么不堪,特别是美国今年开始明目张胆打压中国的政策,让我觉得人性的本质大体是一致的,都是为利而行,这个世界哪有真正的天堂——只要生活富足,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天使。或许2020年是中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转折的一年,中华民族很多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用一句话来说明文化的作用就是提高了民族凝聚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我们自己民族的价值观,这是一件值得庆祝也值得铭记的事情。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